综合资讯

炖肉时一定要放的一味中药,让肉好吃又养生

当代健康网www.ddjkw.com.cn 2021-02-25 责编:柳湘莲

炖肉时一定放的这种中药叫豆蔻,它不仅能使肉的味道更好,还因为它能温中祛湿,肉类的脂肪和蛋白质都含量很高,豆蔻能减少肉食引发的生湿问题。 △豆蔻果 豆蔻有白豆...炖肉时一定要放的一味中药,让肉好吃又养生

炖肉时一定放的这种中药叫“豆蔻”,它不仅能使肉的味道更好,还因为它能温中祛湿,肉类的脂肪和蛋白质都含量很高,豆蔻能减少肉食引发的生湿问题。

△豆蔻果

豆蔻有白豆蔻、草豆蔻、肉豆蔻之分,它们都有芳香之气,都可以燥湿行气,如果细分的话,草豆蔻重在温胃止呕,白豆蔻重于开胃消食,肉豆蔻重在涩肠止泻。

△豆蔻

如果放在汤药中,每种的用量一般在10克左右,分别针对因为湿邪内阻引起的恶心呕吐,不思饮食,大便溏泻,夏天中暑引起的消化道症状,“胃肠型感冒”时的发烧兼上吐下泻,什么东西都不想吃,胃像呆住了一样,这个时候,豆蔻每每会被用到。

炖肉的时候,花椒大料这样的作料一般都和肉一起炖煮,为的是去除肉类的膻味儿,豆蔻如果用的话,最好不要炖煮时间过长,因为它的药用成分是挥发油,久炖之后会损失,所以最好在肉5成熟时再放入,味道和药效都保全了。

我们用来炖肉的作料,诸如花椒大料干姜香叶肉桂胡椒豆蔻等等,性质都是偏温的,而且很多是中药,多是入脾胃经的,将它们放在肉类的烹制中,是合乎生理的。

为什么呢?因为肉类的消化是需要身体付出成本远比消化粮食要多得多,过食肉类最容易导致消化不良,而这些入脾胃经的,温性的药物或者食物,可以分担消化的负担,等于给参与消化的组织细胞增加能量,使肉类尽快消化掉。

如果消化太慢,停留在体内,先是造成食积,之后就要转化为“湿”,日久天长甚至可以变成湿重的体质。湿重体质有哪些表现?不仅胖,而且外表看上去都不清爽,正好和了湿邪的粘滞特点,这也是中医说的过食“肥甘厚味”的后果。

不吃肉显然不可能,少吃肉也未必能做到,那就在作料上下下功夫吧!如果你已经舌苔很腻很厚,还是止不住馋瘾,那就多放点豆蔻吧,药店里就可以买到,2斤肉10克豆蔻的配比,而且吃肉时尽量别与冷饮同时,因为消化肉类的生物酶,要到食物捂热到与体温相等的36度时才启动,饮冷为伴的肉类,只能再次增加消化肉类时的身体耗能。

更多炖肉的小诀窍

除了肉豆蔻,还有更多的小诀窍哦,炖肉时加点它,爽口又曾香,怎么吃都不会胖!

橘 皮

炖肉时在锅里加上点橘皮,可以去除异味和油腻,让汤更加鲜美。橘子皮中的酸还可以让肉质炖的更加酥软入味。(陈皮的效果比新鲜的橘子皮效果要明显哟!)

山 楂

山楂众所周知有降血脂活淤血以及开胃的功效。山楂里的酸性物质还起着消食的作用。炖肉时放上几颗山楂,不仅去油解腻,而且口感更丰富哦~山楂放多少全凭个人喜好,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放太早,在肉炖熟了之后放就可以啦~

板 栗

板栗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,并能帮助脂肪代谢,具有益气健脾,厚补胃肠的作用。板栗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、矿物质,是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。在炖鸡的时候加几颗板栗,不仅解油去腻还能让你胃口大开。

土 豆

炖肉时加点土豆,不仅吸走了汤里的油脂,而且土豆绵软入味,吸饱了汤汁的土豆,口感都能与肉平分秋色了。

茶 叶

炖肉还可以加点茶叶,茶叶可以去掉肉质的腥味,解腻清香,还能加速肉的软化,尤其是对比较难煮的牛肉,用上了茶叶炖肉的时间都缩短了一半,而且这样煮出来的肉,还带有茶叶的清香。

撒上茶叶容易影响菜肴的造型,建议大家可以用茶包放入锅内煮~

洋 葱

洋葱的营养价值健体功效不可忽视。洋葱辣味能抗寒,还有较强的杀菌作用,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,对高血压,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病人也都有保健作用。

搭配肉类一起吃简直完美!洋葱中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两种特殊的营养物质,提高胃肠道的张力,促进肠胃蠕动,减少油脂吸收。

来源:养生堂



本文标题:炖肉时一定要放的一味中药,让肉好吃又养生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ddjkw.com.cn/html/zhzx/2021/0225/2927.html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相关文章
  • 成人纸尿裤界“实力担当”,康福瑞汉方

    成人纸尿裤界“实力担当”,康福瑞汉方

  • 康福瑞成人纸尿裤评测:优良品质,让失

    康福瑞成人纸尿裤评测:优良品质,让失

  • 【中国家庭常备药】上榜品牌——易菲莎

    【中国家庭常备药】上榜品牌——易菲莎

  • 2020~2021年最新中国家庭常备药榜单揭

    2020~2021年最新中国家庭常备药榜单揭

健康行业网站: 当代健康网 人民健康网 环球健康网 新华健康网 中国医院网 中华健康网 中国健康报道网 中国健康界网 北方健康网